日期:2010-01-13 21:19:54

  七十八、高丽
  高丽,又名高句丽,势力范围主要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和辽河流域以东地带。
  早在两汉时期,高丽就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后几百年,这个还比较原始落后的小国便与华夏政权之间多有摩擦和纠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双方的争夺更是上升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残酷之战多有发生。
  也就在这种长期的拉锯战之中,高丽和华夏政权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心理上的分界线,这就是辽河。通常,辽河以东属于高丽控制范围,而辽河以西则属于华夏政权的势力区域。
  辽河,已经成为了一条事实上的“国界线”。(关于此点,后有详述)
  双方虽然战争不断,但限于实力方面的原因,高丽基本上都是采取守势。而且为了保存自己,高丽历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一条比较一致的战略:自称藩属,纳贡称臣。两汉时期是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基本上是如此,到了隋唐时期就更是如此了。也就是说,高丽一直都是咱们华夏政权的附属。
  不过,大家也应该明确一点,“附属”只是人家采取的一项外交策略而已,并不表示人家已经完全臣服。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可能会立马反目成仇,甚至还会兵戎相见。
  所以,自从两汉开始,华夏政权和高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微妙。你要说高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吧,可他又对咱们俯首称臣;你要说它是咱们的一部分吧,人家又会时不时的来找你的麻烦,而且人家也不缴税,就是每年定时来上贡点中原稀缺的玩意儿。

  史学界给这种奇特的关系起了一个非常别扭的名称:羁縻。
  隋朝建国初期那段时间,高丽的统治者叫做高汤。这位国王还是沿袭了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对隋朝纳贡称臣、自称藩属,并且经常派使臣来串串门、拉近拉近感情,双方的关系倒也处得比较融洽。
  后来,隋朝平定了南陈,统一了中国,这个高汤坐不住了:突厥老实了,南陈灭亡了,下一个会不会就该轮到我了?这位老兄一想到这些就睡不着觉,于是干脆不睡了,开始着手干一些能让自己安心的事情:加固城防,训练军队,积聚粮草。按常理来说,他的这一担心也不无道理,谁知道杨坚会不会发兵来攻?早做打算、未雨绸缪总不是一件坏事吧!
  但杨坚不干了:你小子这是什么意思?我又没有招你惹你!于是,大隋皇帝立即修书一封,狠狠的骂了这个邻居一通:
  “你自称藩属归我大隋,却不知尽忠守节,反而厉兵秣马,这是何意?你们那一片区域,和长江相比怎么样?你那点人口和兵力,和南陈相比是多是少?现在朕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如你能清除杂念、改变行为、遵循大隋规章制度,就依然是朕的好臣子,一切可以既往不咎!”
  高汤看完书信后,知道自己不小心得罪了这个大隋皇帝,极度恐惧,竟然患病死了。大家不要误会,肯定不是被吓死的,只是恰巧死在了这个点上,估计可能是一直都在生病。

  老国王赴了黄泉,新国王旋即即位!一代克星,终于上场了!
  这个新国王叫做高元,一个改变了历史的人,而且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
  刚上任的高元还是比较老实的,他坚决贯彻了以往的工作方式,立刻回信向杨坚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杨坚一看这个新任国王还算比较乖,也就气消了一半,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于是,双方又和好如初。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

日期:2010-01-18 13:18:07

  七十九、冲突
  辽河,位于中国东北辽宁省境内,是中国七大水系之一。沿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母亲河”之誉。自古以来,这里就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其中比较大的有��、契丹、突厥等。
  现在咱们将目光重新转向隋唐时期。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那个时期的地图,就会发现,辽河流域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东临高丽、西接突厥、南依隋朝,是一个天然的后方补给基地。可以说,谁拥有了这个区域,谁就拥有了对他国的战争主动权。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高丽、突厥还是隋朝,都把这个区域看的非常重要,都在这个地方屯有重兵。而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也成为三方争夺的对象,特别是契丹。

  最开始的时候,契丹(宋朝时期的辽国就是它建立的)这个民族是跟着高丽混的。后来隋朝建立,这个民族的首领比较识时务,就开始和南边这个超级大国频繁往来,大有弃高(丽)奔隋的趋势。大家也不要据此就认为这个首领首鼠两端,其实这也怨不得他;那个时期的少数民族就是如此,谁强大就会依附谁,谁弱小就会欺负谁,如果你弱小就只能看着人家的脸色过日子了。很明显,隋朝要大大的强于高丽,所以这个契丹首领的决定非常明智。当然,这里边也肯定少不了隋朝使臣的功劳。

  但是,高丽方面看不下去了,尤其是高丽国王高元。
  这个高元虽然是个新手,却有着非常强的大局观。这位老兄非常清楚辽河流域对于高丽国的重要意义:一旦失去这个地方,无异于是打开了国家的大门,就会沦为任人蹂躏的羔羊。所以,高元决定采取行动,以制止契丹的背叛行为。而他采用的方式非常简单:兵谏!
  那时的契丹还只是个小民族,哪里受得了这种招待,很快就招架不住了。但他们也不是吃素的,立即想到了应对之策:向隋朝边防军求援。
  隋朝边防军的将领看到这种形势后,非常精明的给了他们一个建议:你们向我们这边跑,他们要是敢追过来,就属于侵略行为,我们就可以替你们出头了。于是,契丹人纷纷往隋朝境内撤退。

  高元不依不饶,率领1万军队追到了辽河边上,遇到了早已严阵以待的隋军,经过一番交涉之后,他得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契丹人,你们就乖乖的回去吧!高元极为气愤,好歹自己也是个国王,就这么回去岂不是太没有面子了;于是这个热血青年头脑一热,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进攻,教训教训这个不懂事的家伙!
  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中国官方史料:隋军击退了高元;另一种是来自朝鲜人写的史书:高丽军获胜。考虑到双方的实力对比(隋军大概有5000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战况一定非常激烈。但不论怎么说,最后扛不住的一定是高丽军队,因为辽西还依然掌握在隋军手中。
  高丽军撤走后,这名隋朝将领知道事情紧急,赶紧向杨坚上了一份奏报,将事情经过详细描述了一遍!
  看完这个奏报,杨坚简直要被气疯了!小小的一个高丽竟然主动侵犯我大隋,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小样,从来都是我大隋欺负人,还没人敢来欺负我;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是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
  杨坚决定出兵,决定灭了高丽!其他诸大臣也是义愤填膺,纷纷请缨。就在几乎全部朝臣都达成一致意见之时,高�却表示了沉默;他只是紧皱眉头,一句话也没有说。
  杨坚觉得很奇怪,就向自己的这个老朋友问了问缘由!
  高�回答道:“时机还不成熟!首先,我们不了解高丽,对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兵力和地理形势所知甚少;其次,北边的突厥依然还是我们的大患,不应该随意再启战端;最后,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么冒然出兵一个国家,有失兵法原则。”不愧为天下第一谋士,对事情的见解总是这么一针见血;毫不夸张的说,他是大隋朝廷里唯一一个一直保持着清醒头脑的人,不论自己的国家再怎么强大,他都没有自大自满、都没有失去理智。

  但杨坚却只对自己的这个朋友说了一句话:你太谨慎了!
  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觉察到一些异样了:以往杨坚对高�都是言听计从,但现在却表现出了一丝不耐烦,甚至是轻视。没错,高�的地位已经不那么稳固了,因为有人暗地里向他发动了攻击,而且还不止一个。
  于是,杨坚拒绝了高�的忠告,正式向高丽宣战,并命令汉王杨谅为总指挥、高�为总监军,率领水陆30万大军向高丽开去。其中,陆军统帅是王世积,水军统帅是周罗�。和上次平陈之役一样,杨谅只是一个摆设,真正具有决断大权的是高�。从这次任命上来看,杨坚对高�还是保持着绝对信任的,还是能够做到知人善任的。
  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眼镜蛇”杨素竟然不在出征之列。我估计这个家伙跟高�一样,也看到了这件事情所蕴含的巨大危险性,所以他非常聪明的选择了明哲保身。
  一场大战眼看就要爆发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