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31 21:30:16

  四十一、喋血玄武门(三)
  OK,既然已经撕下了最后的面具,那就全力以赴吧!
  争夺储君之位,进而争夺皇帝之位,从古至今,都是一条不归路,一条不允许有任何犹疑的不归路。成功了,迎来的将是无尽的荣耀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一旦失败了,面对的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身死名裂,还有自己的子女、亲人、朋友,以及数不尽受牵连的人。
  收益永远与风险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每个人必须清醒认识到的。不要羡慕某些人的光鲜,因为你无法承担他们面对的高风险。
  就在半个月前,一个朋友偷偷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说他的位子可以轻松搞到上百万元。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想,我的劝说肯定是徒劳的,但我还是尽力了,因为他曾经是我的朋友。
  彪悍的人生,永远离不开一个字,它就是:赌!可我知道,我这个朋友并不彪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跟我一样的普通人。
  十年之后再看到他,希望他还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全力以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喽!
  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要命的一点:绝大多数猛人都不在身边。这情势,就是想直接拼命,也没人去拼呀。
  怎么办?
  李世民略一思考,做了如下安排:密召房玄龄和杜如晦!其他人或许非常有能力,但真正能够定国安邦的,唯此二人而已。
  搞笑的是,房、杜竟然给了这么一句回复:“皇上有敕命不再侍奉大王,今若私自回去,必坐死,不敢奉教。”
  说实话,这也怪不得老哥俩。天下是谁的?说到底,还是人家皇帝的。如果连皇帝的命令都敢违抗,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李世民知道后,差点气晕过去,咬牙切齿的说道:“玄龄、如晦岂叛我邪?”
  接着,取下腰间佩刀,交给旁边的尉迟敬德,说道:“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头以来!”
  不得不说,房、杜的反应对小李哥的打击非常之大,简直可以说是震撼。我敢肯定,在内心深处,他极有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凄凉结局。如果连这两个平素最为倚重的人都能作壁上观,还有什么胜算可言呢?
  打个比方吧:一个人马上就要决斗了,却发现没带武器!此时李世民的心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平心而论,房玄龄和杜如晦只要不投靠太子集团,做任何选择都是无可厚非的,他们毕竟是人,而非秦王府内的一匹马、一只狗。

  尉迟敬德不敢怠慢,立即出发了,与之随行的正是长孙无忌。
  两个人很快找到了房、杜,然后,四个绝世强人开始了简短却重要的谈话。
  没多久,结果出来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愿意前来。
  我们不知道尉迟和长孙具体说了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威逼+利诱。要么被砍死,要么共商大计,自己看着办吧!
日期:2011-11-02 11:59:32

  四十二、喋血玄武门(四)
  就这样,一个“作乱”小团体正式形成了,它的骨干成员为以下五位:“带头大哥”李世民、“左右护法”房玄龄和杜如晦、“杀手锏”尉迟敬德、“铁腕军师”长孙无忌。
  还有一些不太重要的成员,一并罗列: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张公谨,等等。有没有秦叔宝和程咬金呢?答案是肯定的。
  接下来,就是没日没夜的谋划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王集团处于绝对的下风:
  首先,谋略之士和勇悍之士大多遭到了调离,真正能用得上的不会超过1000人。而太子集团的武士数量不低于2000人,且全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精锐。
  再者,名不正言不顺。李建成虽然战功不多,威望不高,却是正宗的储君,在大多数朝臣眼里,他就是未来的皇帝。
  最后,软条件太差。李建成拥有大唐后宫的强大支持,这一点是李世民断难相比的。
  废话这么多,只为说明一点:秦王集团行动的时机并不成熟,完全是为行动而行动。实话实说,比起以往的历次考验来,这一次绝对是最凶险,也是最没有把握的!我觉得,老谋深算的小李哥之所以一直稳坐钓鱼台,这恐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那么,谋划的结果是什么呢?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从当时和后面的历史来看,正是那四个字:斩首行动!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还能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
  集能量于一点、毕其功于一役,只能如此了。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农历六月初三,天空再次出现异象:太白星第二次经过正南方的午位。
  宫里一位叫做傅奕的算命奇人,向皇帝密奏道:“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李渊听后,大为惊异,便将此事告诉了二儿子。
  李世民隐隐从中嗅出了什么,赶紧将小团体成员召集起来。很快,一个超级大阴谋形成了!
  紧跟着,小李哥迅速来到寝宫,向老爹密奏道:“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并且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了这么一番话:“臣对兄弟无丝毫辜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李渊听后,一脸愕然,尤其是前面那句。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跟后宫诸嫔妃走的很近,却也惹上了许多的风言风语和绯闻,最典型的是下面这个:二人背着皇上和嫔妃有私情!以往,老李应该也听过类似的话,只不过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由老二亲口说出,难免就将信将疑了。
  有惑就要解,顺理成章的,李渊说了下面这句话:“明天审问,你一早来参奏。”(明当鞫问,汝宜早参)
  说实话,对于李渊来说,这就是屁大点事儿,或许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若是老大真跟妃子们有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训斥一番也就算了。

  对此,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理解,其实这跟那个时代的风俗有很大关系。关于这一点,咱们后面会有详述。
  时间终于来到了那一天,历史终于走到了那个关键的岔路口。谁死谁活、鹿死谁手、谁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在此一举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