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24 23:58:14

  三十七、那场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变(九)
  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判处尉迟敬德死刑,跟无缘无故打了李世民一巴掌差不多;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小李哥都不会同意,也不能同意。若是这个头一开,府内的人还有安全感吗?自己还有安全感吗?

  因此,李世民要保住尉迟敬德,必须的。
  那么,如何保呢?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具体过程,只用两个字高度概括了一下:固请。通俗点来说就是,你不放人,我就跟你没完;用一句很流行的台词来说就是,你要杀他,就先杀我吧!
  可以想见,其间一定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恐怕还不止一次。
  最终,李渊妥协了,饶了尉迟敬德。
  由此可见,在李老爹心里,二儿子所占的分量还是相当大的,虽然隔阂已经很深;老话说得好,血浓于水呀!
  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也为后面那场巨变埋下了伏笔。
  第一个没搞定,就搞第二个。
  太子集团挖的第二个对象,乃是程咬金。
  老程同志同样一口回绝。

  李建成和李元吉使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应对之策:在皇上面前诋毁之。
  不过,他们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来了招迂回战术:将程咬金调到外地任职。嘿嘿,这属于重用,你个老二应该没什么话可说了吧!
  程咬金得知情况后,赶紧找到秦王,心急火燎的说道:“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吾以死不去,愿早决计。”
  意思很明白,赶紧做最后的决定吧,我老程愿意抗命相随!
  第二个也没搞定,shit,那就搞第三个、第四个、第N个。
  但残酷的现实让太子和齐王很郁闷、很上火:李世民真是他奶奶的太厉害了,不知道用的什么巫术,竟然可以让那帮傻蛋全都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这可怎么办?
  兄弟两个一合计,决定将目光转向秦王府的文官。既然练武的都是死心眼,那就全力对付念书的吧!

  从谁开始呢?
  李建成给出了这么一个答案:“秦府智略之士,可惮者独房玄龄、杜如晦耳。”
  对于这两个绝世军师,太子和齐王没有再费力去拉拢,而是直接使出了杀手锏:在皇上面前狠劲诋毁,将他们全都驱逐出秦王府。
  这么折腾下来,留在李世民身边的猛将谋士便所剩无几了。

  有朋友要问了,那些哥们不都经受住诱惑和考验了吗?怎么又都走了啊?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差不多全都遭到了调离或驱逐,是被迫离开的。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可怜的小李,已经快要变成光杆司令了!
  看准,是“快要”,不是英语里的“完成时”;也就是说,仍然有少数人留了下来。他们分别是: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等。

  可以这么说,这些人是幸运的,一旦成功,必将封侯拜相;同时,这些人又是不幸的,一旦失败,必是九族遭亡!
  幸运还是不幸,就看他们自己的作为和造化了。
日期:2011-10-26 19:24:41

  三十八、那场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变(十)

  因此,这帮挑剩下的家伙开始了近乎疯狂的举动。什么举动呢?日夜劝说秦王李世民诛杀太子和齐王!
  注意前面的状语了吗?“日夜”。也就是说,不管你是睡觉还是上厕所,他们都在不停的说,简直就跟几只苍蝇一样。
  有趣的是,李世民竟然显得非常淡定,完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具体表现就是:沉默。很明显,这位小哥是在装逼,实际上他心里比谁都急,只是一时还没想到怎么办罢了!
  这时,有两个名字映入小李的脑海之中。
  谁呢?正是“绝代二李”:李靖和李世绩。
  是呀,这两个强人是什么看法呢?是心向我秦王,还是心向他太子呢?
  很快,李世民找到了李靖。李靖的态度如下:辞。
  接着,李世民找到了李世绩。李世绩的态度与李靖一样,也是那个字:辞。
  所谓的“辞”,说白了就是明哲保身、置身事外。换句话说,李靖和李世绩不想掺和皇家这档子事!
  应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古今中外,卷入这一漩涡的,有几个得到善终?即便是站在胜利的一方。

  另外,李靖和李世绩虽跟秦王关系不错,却并不是秦王的心腹。从某种意义上说,二李是皇帝的人,对李渊的忠心绝对要超过太子和秦王。(如果发生内战,李世民的最大对手就是此二人)
  那么,咱们不禁要问,李靖和李世绩究竟更倾向于支持谁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二李是同情秦王的。
  首先,太子的优势地位毋庸置疑,如果支持太子,何必要“辞”呢?直接投向太子阵营不就完了吗?或者,搞个“无间道”也行呀!
  再者,二李毕竟跟秦王有一层良好的私人关系。如前所述,李靖曾受过李世民的大恩,而李世绩更是跟着秦王南征北战。
  最后,“隔岸观火”有时候便是最大的支持。毫不夸张地说,二李的态度其实就是当时大唐军界的态度,这种态度表面上对太子有利,实则对秦王有利。实事很明白,假如军界明确支持李建成,李世民还有哪怕是一丝丝的机会吗?
  一切似乎还不是太坏,太子集团的攻势也到了一个瓶颈期。是呀,该用的招儿都用了,怎么着也要再酝酿个一年半载的吧!
  就在这时,北边的邻居突厥来“串门”了,而且一下子就来了数万!
  要打仗了,说不定还是大仗,这种情况最需要谁?答案当然是咱们伟大的“超超级”猛人李世民。
  事实上,皇帝李渊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自己的二儿子。
  李建成知道后,赶紧开始四处活动!
  干什么呢?说服老爹换掉老二,换上老四。

  李渊没有过多犹豫,很快便答应了这一请求。我估摸着,老李此举也就是想锻炼锻炼自己的四儿子,并没有什么附加的想法。
  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次“换将”引发了那场喋血巨变!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