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13 22:42:25

  三十一、那场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变(三)
  李建成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找到了四弟李元吉,商议道:“秦王若到了洛阳,拥有土地和士兵,便无法再控制;不如设法将其留在长安,取他就易如反掌了。”
  意思很明白:绝对不能纵虎归山,否则必是后患无穷!是啊,只要把老二困在笼子里,哪怕他有通天的本事,还不是一样任我们宰割;但要是让其离去,未来就真的很难说了。
  但老爹已经答应了此事,怎么才能阻止呢?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时间没过多久,李渊接连收到密奏,意思大略如下:秦王府的人听到要去洛阳,全都欢欣雀跃,看他们的意思,恐怕是不想再回来了。(密奏的内容应该不是假的)
  李渊看后,心中疑虑不安。
  这时,又有数名大臣前来游说,意思跟“密奏”差不多:秦王的去留关系重大,应该暂缓执行。
  咱们的皇帝听后,再联想到前面的密奏,便改变了主意,将二儿子留在了长安。
  此事过后,李建成担心再生变故,于是就跟李元吉、张婕妤和尹德妃等人日夜向皇帝数说秦王的坏话。心急的齐王甚至直接要求老爹干掉二哥李世民!
  李渊虽然听信老大、老四等人的话,但还是念及骨肉之情的,始终没有答应诛杀老二。有人说,李渊对自己的子女非常疼惜,看来此话非虚呀!再说了,人家秦王功劳那么大,哪好意思说砍就砍啊。
  写到这里,李世民的处境已是非常危险,已经接近于来到悬崖边上。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那些历史上威名赫赫的人物,登场了!
  第一位:房玄龄。
  房玄龄,大唐名相,出生于太行山以东的一个世家大族。其父房彦谦,大隋中层官吏,为官清正廉明、为人耿直坦荡,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跟大文豪薛道衡是知己好友。
  有这样一个家族,这样一个父亲,再加上自己天资聪敏,房玄龄很小的时候就已是“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总之一句话,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天才!

  有一次,这位小哥跟着自己的父亲到京城。当时正值“开皇之治”的巅峰,国家一派欣欣向荣之象。可让人无比惊讶的是,房玄龄竟然私下里说了这么一句话:“隋帝本无功德,只知诳惑百姓。而且他不为国家长久之计,诸子嫡庶不分,竟相淫侈,最终会互相诛夷倾轧。现在国家康平,但灭亡之日翘足可待。”
  God,全部言中!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巫师吗?这种超常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恐怕只有外星人才配拥有了。
  大概18岁的时候,房玄龄考中进士科,被封为羽骑尉。
  不巧的是,他的父亲患上了重病,而且一病就是十个月。咱们的房老兄果断辞掉官职,一门心思在家里当起了“全职”儿子!据史书记载,未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忠孝”二字放在一起,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指望一个不孝之人去忠,概率相当之低。
日期:2011-10-14 22:48:30

  三十二、那场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变(四)
  父亲病愈后,房玄龄没有回去继续当官(也有人认为是当了个县令),而是干起了一份既喜欢又无拘无束的工作:学术研究!
  与此同时,这位老兄还四处游逛,以结交天下饱学之士。
  当然了,能过这样的生活,那是需要强大的经济条件为后盾的。还好,房家具备这样的实力。
  实话实说,我也很想过同样的日子,可惜,家庭条件不允许。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二十年过去了!18岁的翩翩少年也变成了快40岁的中年人。
  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房玄龄读遍了经史子集、走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人间百态,更结交了无数文人墨客;他身上散发着才华,他脑中蕴藏着智慧,他温文尔雅,他胸怀壮志,他已经为未来做好了该做的一切准备!
  终于,时机来了:大隋末年,天下大乱。
  房玄龄没有太多的兴奋,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个真命天子,那个可以扫平华夏的人。
  他没有选择首举义旗的王薄,没有选择窦建德,没有选择刘武周,没有选择杜伏威,没有选择萧铣,甚至没有选择李密。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还很弱小的势力,投向了那个还非常非常年轻的人:李世民!
  简单的准备后,房玄龄辞别家人、骑上快马,向一个遥远的地方飞驰而去,那个地方就是关中。

  不知道经历多少艰难,不知道遭遇多少盗贼;终于,在渭水以北,他见到了那个年轻人,那个将给他带来无数荣耀和光荣的年轻人!
  一个老,一个少;一个如水,一个似山;一个书卷韬晦,一个文武双全。有人说,房玄龄代表了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士族”和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大族”,李世民代表了陕甘一带的“关陇军事集团”,我是赞同的。
  或许是因为那份互补的气质吧,也或许是因为彼此身上某种特质的吸引,房玄龄和李世民一见倾心,就好像两个多年未见的知己!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忘年交”了。真正的友谊,从来不会受阻于年龄,就如同真正的爱情。
  从此之后,李世民多了一对有力的翅膀,房玄龄多了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明主。不信吗?请看史书中的记载:“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为了更有说服力,咱们再举两个例子吧:
  其一:每平定一个地方,其他人都是抢财宝,唯有房玄龄替秦王抢人才。
  其二:若发现有崭露头角的新人,房玄龄必暗中与之相交,使其替秦王卖力。
  皇帝李渊曾经感叹的对人说道:“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这份赞誉,有几人能得?即使老房不跟着小李,也照样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第二位:杜如晦。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