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19 15:39:43

  第一卷 苏树东崛起
  在华人世界,一直流行着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阅读文本,叫做武侠小说,这种小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套路,就是主人公从小受尽苦难,经过无数的考验和奇遇,学成各种绝世武功,最后击败强仇大敌,成为武林盟主,苏树东,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主人公。
  他自小父母双亡,他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他们的印象,而这两个人,本来应该是他在世上最亲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他的人生。

  陪伴他度过童年和少年的唯一亲人是他的奶奶,一个瘦小,却倔强的老人,她和年幼的苏树东组成一个残破的家庭,承担了一个家庭的所有责任,虽然她吃苦耐劳,年近六十依然耕地种地,栽秧砍柴,但是贫穷还是象影子一样紧紧跟随,虽然,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天灾人祸不断的年代,那些有成年人支撑的家庭也好不了多少,对于苏树东来说,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
  从他记事开始到进入县城中学读高中,他似乎就一直没有穿过鞋,总是光着脚,同时,总是穿破烂的衣服,大小不合身,夏天显得厚,冬天就变得超级的薄,难以御寒,不知道是他奶奶从哪来的别人的旧衣服。
  他四五岁的时候,就必须背上有他一半身高的小背兜上山扯草,然后送到生产队的牛棚,换回一张写着斤数的小纸条,这些小纸条,将来能够换一点小得可怜的粗粮。作物成熟的时季,他带上一个铁制的小抓,背上小背兜去那些收割过的田地,仔细地再翻抓一遍,希望能够发现被大人们遗落的:花生、地瓜、红苕等。因为细心和耐心,他竟然颇有收获,每每得到奶奶夸张的称赞。
  江城盛产甘蔗,曾经一度被称为甜城,每年到了甘蔗收割的季节,县城的糖厂会派人到每个公社设点收购,一般会选择河边一块平整的空地,简单搭个棚子,架个大秤,公社各个生产队就会在生产队长的组织指挥下砍倒还长在土里的甘蔗,送去收购点,所有的搬运工作完全人工完成,只有很少的鸡公车和架子车,通常每个劳动力要扛着上百斤的甘蔗走上好几里,甚至十来里才能够到达目的地。这段时间,每年都要持续二十来天,算是一个小农忙,却是孩子们的一个节日。机灵的孩子们会选择合适的路口堵住那些运送甘蔗的叔叔大哥,如果没有人看见,而这些叔叔大哥又比较和气宽厚,他们会如愿以偿地从那些成捆成捆的甘蔗中抽取一根,享受某种类似“抢劫”的快乐。在这种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游戏中,或者是因为天分,或者是因为苦难生活的锻炼,苏树东脱颖而出,他总是能够选择那些能够大发善心的对象,同时能够准确判断他们途中休息的时间和地点出击,每有斩获,这种无师自通的本领,让他成为孩子们中成绩斐然的佼佼者。

日期:2010-05-19 16:21:29

  这引起其他孩子的不羡慕和不满,这两种情绪加起来,就是妒忌,并且孩子们会直接产生相应的行动,他们要求平均分配战利品,虽然,苏树东从来没有跟他们联合。在一些大孩子的主持下,甘蔗按人头各取所需,年幼力弱的苏树东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甘蔗在某种堂皇的理由下被别人拿走了,他认为这是抢劫,他开始哭泣,心中充满仇恨,这些孩子中很多都姓苏,他们彼此之间沾亲带故,具有或亲或远的血缘关系。

  他向奶奶哭告,奶奶不得不为自己这个宠爱的孙子出面,但是,所有的家长都嘻皮笑脸相对:“曹家家家,一定是三伢不对,惹你家东东了,放心,我回去打他屁股。”每一个人都漫不经心,或者是故作的漫不经心,是啊,孩子们的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苏树东这一房已经没有大人了,谁会重视一个外姓老妇?没有人认真对待,也没有人会把甘蔗还给他,无论那些本属于苏树东的甘蔗是否已经变成孩子们的美食还是暂时存放在各自家中。

  堆积在苏树东心中的愤怒和仇恨没有消除,反而更多,类似这样的事情重复多次后,他不再向奶奶哭告,因为他已经明白根本无用,他只在心中铭刻,发誓有一天他一定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开始恨上了整个苏家湾的族人,他也开始渐渐明白一些人和事,正是这个原因,这些原因,这些人和事的堆积,潜移默化,这个聪明敏感的孩子不再跟苏家湾的孩子一起玩耍,宁愿一个人发呆,他开始变得讷言,孤僻,性格中一些野草开始生长,对世界和人性的看法有了一些扭曲的变化,并且随着他的成长而日渐坚定,以至于后来,当结束跟丁鸣的战争进入建筑行业,事业开始步入正轨的苏威胜重返苏家湾,大规模地资助整个苏氏族人,做为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苏树东拒绝了这位已经在江城小有名气的黑道强人伸出的友善之手。

日期:2010-05-19 17:00:15

  苏树东七岁进入乡上的小学读书,这是一个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也是一个普通孩子正常的生活轨迹,但是对于苏树东来说,是一件大事,或者说,对于由他和他奶奶组成的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每学期八元钱的学费就是一个重大的压力,而且,还有书本费,每个作业本一角钱,还有铅笔和橡皮擦,将来,甚至还有钢笔的开支,还有书包等等,算起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出于某种尊严和期望,尤其是对于象她这样一个外姓、贫穷的妇道人家,奶奶决定还是要让苏树东进入学校学习。只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的人,才会理解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伟大,但是同时,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基层,这种现象却又比比皆是。这个乡下老女人简单的认识里,只有读书,他的孙子才有可能成为政府干部,成为人上人,才能够对待起死去多年的儿子和儿媳,为了这个朴素的愿望,她可以把她现在吃的苦再加五倍十倍。她用一个破旧的,平时走乡赶集的口袋改了一下,做为苏树东的书包,背着苏树东去乞求族人借钱,最后把苏树东送进了学校。

  没有任何意外,苏树东一进入学校就是班级成绩最好的学生,聪明,懂事,除了性格孤僻一点,他几乎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典型好学生,他们在各种场合表扬他,这能够给予一个孩子精神上的鼓舞,但是这无助于改善他的物质生活。
  从七岁到十岁应该是奶奶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她用尽了一切办法工作,但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不是想付出努力就能够有回报的,她身边的村民几乎跟她一样贫穷,每个家庭都在饥饿线下挣扎,有很多次,她差点因为劳累疾病倒下,导致这个家庭的崩溃,但是她象一根坚韧的山藤,历尽风雨,却终没有折断。
  苏树东三年级的时候,情况有了一些改善,学校出台了一个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办法,苏树东被免除了学费和杂费,这让他和他奶奶松了一大口气。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苏威胜的暗中作用。苏树东虽然拒绝了他,老头子却不会放弃任何一位苏姓族人,他也不会和一个小孩子计较。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