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3-29 00:00:43

  二百八十七、决战刘武周(二):头号宠臣
  咦?这位老哥怎么成头号宠臣了?这当然要感谢伟大的大唐皇帝李渊!
  话说,李渊对裴寂实在是太好了,好的简直让人嫉妒,甚至包括我。为什么连我这个写书之人都要嫉妒呢?且看史书中的记载:诏食御膳,视朝必引与同坐,入合则延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不名也。通俗点说就是:每天必须吃御膳,不吃还不行;上朝的时候就同坐在一起,退朝了就请到卧室里,至于干什么,咱就不知道了;亲切的称呼为“裴监”(曾担任晋阳宫副监,前有述),而不直呼其名。

  最厉害的还是这四个字:言无不从。也就是说,不论裴寂说什么,李渊都听从,而且是心甘情愿的听从,绝不打任何折扣的。比起这一条来,上面那些只能算是浮云!
  这待遇,就是放在哪朝哪代也数得上呀;喊他“头号宠臣”,一点都不为过吧!哎,真是搞不懂呀,为什么李老儿对裴寂这么宠幸呢?莫非俩人真是咱们前面猜测的“男男关系”?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连我都嫉妒了,你说当时的朝臣能不嫉妒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就是咱们的刘文静。
  这位老兄被免职后(被薛举打败,前有述),曾过了一段非常非常郁闷的日子。不过,李渊并没有将其彻底打入冷宫,而是又给了他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跟从李世民平定薛仁果。这一次,刘文静表现的中规中矩,既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也没有犯任何错误,最终官复原职。

  虽然如此,但已经没法跟裴寂比了!
  看着自己的老朋友荣宠无比、权势盖天,刘文静相当愤恨,也相当无奈:TNND,凭什么?这个老匹夫哪点比老子强?他不就是皇帝的旧识吗?
  于是乎,这位老兄像个孩子似的开始了自己的较劲行为:朝廷议论大事,只要裴寂赞同的,刘文静必定反对;只要裴寂反对的,刘文静必定赞同!比如说,皇帝要建个花园,裴寂肯定赞同,可刘文静却偏偏认为不可。
  这些还不够,这哥们回到家后,也是骂骂咧咧,好像裴寂欠了他几万块钱似的。有一次,刘文静和自己的弟弟喝酒,酒后口出怨言,说到气愤之处,竟然拔刀砍柱,说道:“一定要斩杀裴寂!”My god,至于吗?不就是人家混的比你好吗?由此来看,咱们的刘老兄是真被“嫉妒”冲昏头了。
  此事过后不久,刘宅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怪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竟然是闹鬼!刘文静心中忧虑,便请来了一个道士,预备驱鬼辟邪。
  这本来算不上什么,但有一个人却将其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个人就是刘老兄的一个小妾。这个女孩子平素不怎么受待见,也没什么地位,心中很是不满,于是便趁机向皇帝上了一封状子,意思大略如下:刘文静意图不轨!
  李渊看到后,赶紧命令相关官员进行查验,并派遣裴寂等人前往审讯。

  咱们的刘老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是“拔刀砍柱”之事,于是就爽快的认罪道:“起义之初,我为司马,与长史地位相当。如今裴寂已官至仆射,居于甲第,赏赐无数。臣的官爵赏赐和众人无异。东征西讨,家口无托,确实有不满之心。”
  写到这里,让人感觉蹊跷的一幕出现了,因为李渊竟然据此说了这么一句话:“文静此言,反心甚明!”反心?还甚明?从哪里看出来的?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
  除非李渊早就有了杀心!否则,怎么可能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那问题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假如李渊早就想杀刘文静,为什么不选择在“兵败薛举”之后呢,那个时候可是名正言顺呀!
  莫非另有隐情?
  对此,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王李世民。这位小哥在灭掉薛氏父子后,权势威望达到了极点,仅头上的光环就有一大箩筐:尚书令、太尉、雍州牧、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右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为什么要插入这个人呢?因为这个人是刘文静的顶头上司,更是刘文静的知己好友。如果刘文静死了,对谁影响最大?答案很明显,就是这个人:秦王李世民!
  简单点来说吧,李渊之所以选择在这个节点上杀刘文静,极有可能是基于某种考虑;而这种考虑极有可能就是:剪除秦王的部分羽翼,以保护处于弱势的太子李建成。(关于此,先点一下,以后会详谈)
  朝中重臣听到皇帝无缘无故说出这么一句话,大为吃惊,赶忙为刘文静开脱,声明其确无谋反之心。
  秦王李世民也过来极力求情:“文静在义旗初起之时,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及至平定京师,二人地位和待遇悬殊,故而虽有不满情绪,但断不至于谋反!”
  李渊一看这情势,顿时感觉有点棘手。
  正在这时,裴寂发话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