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1-19 11:13:06

  一百九十八、大唐:创业艰难百战多(四):再开会
  这些流言是谁最先开始传播的,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的,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流言如同毒瘤一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
  看到这一情况,李渊赶紧召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这位老哥哭丧着脸问道:“诸位,有何良策?”

  裴寂首先发话:“宋老生与屈突通据守险要,不容易攻破;突厥人贪婪而不讲信义,唯利是图;刘武周是向突厥人称臣的人。晋阳为一方都会,将士的家属都在那里;不如返回晋阳以救援根本之地,然后再商议今后的行动!”
  众将听完,纷纷附和。
  李渊也点头表示同意:“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但一直眉头紧锁的李世民却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如今稻谷豆类遍布田野,还愁没有粮食吗?宋老生为人轻狂浮躁,一战就可以擒住他。刘武周与突厥人虽表面上互相依附,但实际上内心互相猜疑。刘武周虽然逐远利而进攻晋阳,但岂肯忘记附近的马邑?我们本来是兴举大义、奋不顾身以拯救苍生,理应当先进入关中,号令天下。现在只遇到了小敌,就立刻班师,恐怕跟随的人就会解体;我们回去后固守晋阳一座孤城,怎么能保全自己呢?”

  绝世猛人就是绝世猛人呀!细细品来,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首先,小李同学提出了一个解决粮食问题的最好策略:以战养战。
  接着,他找到了击败敌人的最好办法:分析其性格弱点,利用其性格弱点。而这一办法,将伴随小李同学的一生!
  然后,他以宏观的战略眼光精准的理清了当前的局势:刘武周不会来攻晋阳,即使来攻,也不会用尽全力。

  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这几句话如同一个预言一样,为我们准确的勾画出了李世民的一生。没错,他的一生就浓缩在了这几句话中!“观其言则知其行”,真的是一点都不假。
  如果说“晋阳起兵”时的李世民还只是一个稍显稚嫩的孩子的话,那么,从这句话开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已经长大成人的李世民、一个已经壮大到让人胆寒的李世民!正如我们前面所述,这孩子的成长是火箭式的。
  李建成听完之后,也表示赞同!

  可咱们的李渊却更认可裴寂的话,认为他说的更为稳妥。于是乎,这位老哥便下了一个命令:回师晋阳!
  下完命令后,时间已经很晚,李渊就睡下了;由于太过劳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咱们的李世民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便来到了老爹的营帐,预备再次进行劝谏。可守卫不让他进去。
  怎么办?这可是关乎李家命运的大事呀!
  小李同学急中生智,想出来了一招苦肉计:哭,而且是大声嚎哭。
  没过多久,李渊就被吵醒,睡眼惺忪的问道:“谁呀?”
  守卫回复:“是敦煌公李世民,说有要事相告。”
  “那就让他进来吧!”李渊穿好衣服,说道。

  李世民大喜,赶忙走进了营帐,然后以极富煽动力的语言说道:“大军以大义而举事,前进就能取胜,后退就会溃散;到那时,士兵溃散在前,敌军追击在后,我们不久就要灭亡了!”
  李渊听完后,仔细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过来:裴寂的话固然正确,但却过于强调客观条件;倘若返回晋阳的途中被官军围追堵截,那就真的玩完了!
  想到这里,咱们的李老哥赶紧问道:“军队已经在路上了,怎么办?”
  李世民立即回答道:“右三军已经整装,但还没有出发;左三军虽然已经出发,但还没有走远,我亲自去追赶他们。”
  李渊一听,笑了笑(右三军肯定没有执行老子的命令,世民这小子真是够大胆的),然后以鼓励的语气说道:“赶紧去办吧,李家的成败就靠你了!”
  小李同学极为兴奋的“嗯”了一声,便和大哥李建成一起连夜将左三军追了回来。

  不知道为什么,当写完这一段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这一幕简直就是后来那场剧变(玄武门之变)的预演!
  换句话说,从这一幕开始,历史似乎就已经定格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