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0-22 23:09:22

  一百七十七、晋阳起兵(六)
  刘文静首先开口,以试探的口吻说道:“天下大乱,非有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之才不能平定。”
  李世民听完之后,略微一愣,然后从容回答道:“您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恐平常之人看不出来罢了。我今日来到狱中看您,并非出于儿女私情,而是想与您共商大计。请谈一下您的看法吧!”
  听完这几句话后,刘文静也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会如此直接、如此爽快。不过,这位老兄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这正是他想要听到的答案。没错,一点都没错,眼前这个人正是那个平定天下的人、正是那个乱世之中的真英雄!
  那还废话什么?
  紧接着,刘文静便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全盘说了出来:

  “如今李密长期围攻洛阳,皇上流离迁徙淮南,贼军的数量已是数以万计!在这个时候,若有真正的天下之主驾驭驱使这些人,顺应天命人心,则天下不难平定。
  现如今,山西地区逃难到晋阳城的百姓非常多;我任晋阳令几年,熟知哪些人是豪杰之士,一旦召集起来,可以得到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又将近几万,一句话出口,谁敢不从?以此兵力乘虚入关、夺取长安,然后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高,实在是高!
  毫不夸张的说,刘文静对时局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宏观方面,皇帝杨广远在扬州,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李密的瓦岗军和朝廷的主力部队在洛阳城下杀的你死我活。微观方面,晋阳起兵切实可行,绝对能成功!
  更重要的是,咱们的刘老兄提出来了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思路:乘着宏观方面的有利条件,夺取长安,然后徐图天下。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三国时期的“隆中对”,那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战略构想(事实证明,比较失败)。虽然刘文静的这一思路还未达到诸葛亮“隆中对”的水平,但也够得上是一个“数量级”了!
  真的是“时势造英雄”。若不是遇上隋末这样的时代,哪里会有刘文静之流的出头之日?撑死,这位老兄也就是个晋阳令了!
  李世民边听边点头,内心早已澎湃不已。不过,这位小哥却并没有表现的特别兴奋和激动,而是表情极为自然的说道:“君言正合我意!”
  哎,不得不佩服的说,咱们的小李同学真的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用“泰山崩于前不变色”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由此来看,那句“时人莫能测也”的记载,并非史家虚言!这也再次证明,李世民确实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确实是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人;大家可不要忘记了,此时的他还不到20岁。
  至此,这段著名的对话宣告结束!
  它直接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历史走势、决定了那个伟大帝国的最初几步,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其重要程度绝对要超过“隆中对”!
日期:2010-10-24 13:03:47

  一百七十八、晋阳起兵(七):裴寂
  “探监”结束后,李世民回到了家。接下来,他必须要面对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而这个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爹李渊!
  这位小哥心里非常清楚,虽然自己和刘先生的谋略契合、虽然这一谋略可以帮助李家夺取天下,但若想真正去施行这一谋略,就不得不依靠一个人:李渊。是的,仅凭自己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自己太年轻了、太弱小了,如同初长成的小树苗,还远没有号召天下的威望和实力!
  怎么办?
  办法有且只有一个:说动老爹李渊,起兵晋阳!没错,小树苗要想顺利成材,就必须要有一棵参天大树来挡风遮雨。

  父亲了解儿子,儿子当然也了解父亲。
  咱们的小李同学就非常了解自己的老爹,甚至于比李渊自己都要了解;他知道,以李老爹的性格和脾气,是断然不会主动起兵的,需要有人在背后推一把!
  谁来推呢?
  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李世民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没能找到这个人,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堪比超人的“超超级”猛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呀!
  正在这时,身在狱中的刘文静让人捎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就只列了一个人的名字:裴寂。
  裴寂,自幼失去双亲,由兄长抚养长大,是一个身世极为可怜的人。但这个孩子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年纪轻轻(14岁)便幸运的当上了公务员,虽然是级别最低的州主簿(主管记录之类的小科员)。
  长大后,裴老兄出落成了一个眉清目秀、器宇轩昂的帅小伙儿,精通史书、经书,俨然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栋梁之才。不过,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而其人生轨迹几乎跟现在的无数小公务员如出一辙!
  大概十年之后(开皇中),裴寂才终于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次升迁:调到京城担任左亲卫。由于家里太穷,这位老兄买不起马、坐不起车,只好徒步走到了长安!这段路程最起码也有450里,那得要走多少天呀?!从这件小事也能看出来,裴寂应该是一个比较清廉的人,否则也不至于干了这么多年还如此贫穷了。
  来到京城后,裴老兄的生活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既没有平步青云,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依旧是普普通通的小科员一名。

  直至杨广登基之后的第五年,他才获得了人生的第二次升迁:齐州司户参军(小官一名)。可能是因为在这个职位上干的比较出色,不久之后,裴寂获得了人生的第三次升迁:御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咱们的裴老兄才真正算是受到皇帝的重视、才真正算是熬出了头,此时的他已经超过40岁了!
  几年之后,裴寂获得了其人生的第四次升迁,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升迁:担任晋阳宫副监(营造晋阳宫的副监工)。
  之所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次,不是因为这个职位多么重要(也确实很重要)、多么有油水可捞,而是因为他在这个职位上结识了一个人、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唐国公李渊!
  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一见钟情”,简直好到了让人无语的地步。且看史书中的记载:“通宵连日,情忘厌倦”!这么说吧,李渊和裴寂的关系,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友谊,早已直线上升为一种更为高级的“男男”关系:断背山。(在此,只是在形容李渊和裴寂的关系,并无贬低李渊的意思)
  李世民看完纸条后,恍然大悟:对呀,我怎么把这个人给忘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