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31 19:52:36

  一百零六、杨玄感之乱(七):回撤
  如何顺利撤退?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任何一个将领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曾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典案例,古往今来的名将们也都做出过各种不同的尝试。接下来,就让咱们来看看一代暴君杨广的表现吧。
  首先,严密封锁消息,以防引起骚乱和扰乱军心。
  再者,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杨老兄选择的时间是“二更”(晚上十点左右)。
  最后,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营垒和帐幕等皆不动,军事物资、器械、攻城器具等全部留在原地,一则减轻士兵们的负担,二则布下疑阵、让对方摸不清底细;将领们各自率领自己属下的士兵缓缓后撤,切忌慌乱;留下数万人作为后军,防备高丽军队偷袭和追击。
  一切准备就绪后,隋朝大军开始了亘古少有的大撤退行动,黑压压的人群向着辽河方向缓缓移动;脚步声、马蹄声、说话声混杂在一起,如同暴风雨来临一般!
  应该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相当顺利的,可以用“井井有条”来形容;但走了一段路程之后,叛乱的风声走漏了出去。士兵们本来就对这次撤退犯晕,现在又听说东都洛阳一带有人叛乱,心里就更没底了,一时间群情惊惧、谣言四起!
  毫不客气的说,此时的隋军已成惊弓之鸟,如果高丽军队突然出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难道真的要重演上一次“大溃败”时的情景吗?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时,辽东城内的高丽军队察觉了隋军的行动;倘若其将领果断出击,杨广和他的军队就真的要完蛋了。
  但万幸的是,这名高丽将领却犹豫了!原因很简单:对方的营帐、物资器械等均完好无损,怎么可能会撤退?况且也没有撤退的理由啊;这一定是对方的阴谋!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这位表现一直很出色的将领,选择了一种最为稳妥的方式:呆在城里,静观其变。但这位老兄也没闲着,而是一直在干一件事情:弄来了几个大鼓,然后不停的敲打,摆出一副要出城拼命的样子,以此来探探虚实。
  就这样,高丽士兵敲锣打鼓、热情相送,隋朝士兵一路小跑、头也不回,双方非常默契的演完了这场战争史上的超级喜剧!
  直到第二天中午,高丽人才彻底弄清隋军的意图,但已为时晚矣!
  不过,他们还是派出了几千骑兵,远远的跟在隋军的后面,并一直目送这位好邻居渡过辽河。
  一场近乎完美的撤退,宣告结束;虽然损失了无数的物资、辎重和器械。

  当然,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场撤退隐含着某种胜利――平叛之战的胜利!它同时也告诉我们:高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已经经不起第三次打击,其灭亡指日可待!
  就在咱们的大隋皇帝渡过辽河,往北京方向进发的时候,在海边集结军队的来护儿也证实了杨玄感叛乱的消息。
  这位性子有点急的老兄,立即召集诸将,希望赶紧回军平叛。可让他无比郁闷的是,其他将领全都反对,包括周法尚,理由倒也很实在:“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回军!”
  这下子可把来护儿给惹毛了,他大吼道:“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专擅在吾,不关诸人,有沮议者,军法从事!”意思很浅显:杨玄感是心腹之患,必须先除之,攘外必先安内嘛;至于皇帝敕令方面,你们就别管了,出了事全都由老子担着!
  众人一听,便不再坚持。
  来护儿不愧是一代名将,其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当天即率领大军向洛阳方向开去!
日期:2010-08-01 19:18:39

  一百零七、杨玄感之乱(八):部署
  来护儿,您先在路上走着,咱们继续来看杨广的表现!
  没过多久,咱们的大隋皇帝便到达了北京城。这位老兄深知情况紧急,甚至来不及休息,便立即着手部署平叛事宜。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出了一支大军,领头的有两个人:宇文述和屈突通。是的,要想要彻底击败对手,还有什么比“武力”更合适吗?“枪杆子中出政权”,这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
  对于宇文述这个人,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我就不再废话了。
  但对于屈突通,不知道还有几位朋友记得?这位超级强人自从被五皇子杨谅放回来后(参见“龙兄鼠弟”部分),日子过得非常平静,甚至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但政绩还是那么出众,性格也一点都没变,依然正直刚毅。

  再征高丽,这位猛人也跟着来了,只是因为有宇文述和杨义臣等人,所以他并没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杨广将平叛的任务交给了他!要知道,咱们的屈突通在此之前并没有单独领兵的经验、也没有指挥过大规模的战役,如此轻率的任命,显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杨广这个家伙,发起神经质来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接到这一任命后,屈突通立即感到了肩上的重担;他不敢怠慢,当天即率领大军出发了。
  杨广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诏命来护儿回军洛阳、参与平叛。巧合的是,这边诏令刚刚拟好,那边来护儿就派人送来了消息:已经回军。杨广非常高兴,便将诏令改为了嘉奖令:“君臣意合,远同符契!”

  杨广做的第三件事,乃是杀掉一批与叛军有关联的人以及暗通叛军之人。这么做的目的,一则是为了泄愤,二则是为了以儆效尤。
  但是,有两个家伙却早已经悄悄地溜跑了,一个叫做斛斯政,另一个叫做李子雄!
  斛斯政,一个非常聪明的官二代、一个善于揣摩别人心理的绝世高手、一个做事干练的能臣,史书称其“明悟有器干”。曾跟着杨素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甚为“眼镜蛇”所亲善和器重,并与杨玄感结为知交好友。
  大业年间,因功升为尚书兵曹郎(兵部下面的官员)。在这个位子上,这位老兄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马屁拍的节节响,将皇帝哄得心花怒放,不久之后被封为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这小子极有可能成为大隋的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换句话说,他的前途绝对是不可限量!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个家伙却掺和进了杨玄感的叛乱(此人当时在辽东城下,为杨玄感提供了不少信息、帮了不少忙,如果他能及时揭发,说不定已经是兵部尚书了!)。
  为什么呢?难道兵部尚书的高位都满足不了他的野心?难道他有夺取天下之志?又或者他有拯救天下苍生的宏伟志向?可惜的是,史书中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线索!
  后来,皇帝杨广命人追查通叛之人,这家伙一看形势不妙,干脆投奔了高丽。不过,他并没有为高丽做什么事情,充其量只能算是到高丽来避难!
  李子雄,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倒霉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此人的传奇经历你就明白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