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31 22:17:21

  八十九、征高丽(十):萨水
  此时的隋军有三种选择:一是就地抢掠、以战养战,二是撤退,三是继续进军。
  对于第一条选择,虽然表面上正确,但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可行性。原因很简单:此时的高丽已是全国皆兵,而且坚壁清野,就是隋军想要抢劫,也找不到粮食可抢呀!
  对于第二条选择,虽然有点丢人,但却是隋军的最佳选择。只不过,回去之后肯定要被皇帝骂一顿,说不定会为此丢掉官职!
  对于第三种选择,那就不是选择了,属于自杀。当然了,倘若是以攻为守、以进为退,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宇文述选择了第二种。这个家伙也是个老兵油子了,当然知道没粮食的可怕后果,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这一选择!
  但是,于仲文不干了,他愤怒的吼道:“将军率领大军,却不能打败小贼兵,有什么脸面见皇上!”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继续进军,以期能侥幸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哪怕是小胜利。
  宇文述一听这话,脸上挂不住了,便勉强的服从了于老大的意志。
  大家也不要骂于仲文老糊涂,他的选择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军队缺粮食,还有一种解决办法:杀马为粮。通过这种迫不得已的方式,大军应该还能支撑三五天左右;三五天时间来打一场胜仗,完全有可能!

  关键就要看宇文述的指挥才能了。
  经过短暂的准备,大军出发了(于仲文未随征);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将是一场不归之旅,一场通往地狱之旅!
  宇文述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江,浩浩荡荡向前开去;不久之后,便碰到了乙支文德率领的高丽军队!
  战斗过程非常简单:高丽士兵刚一接战便往回跑,隋军士兵则在后面追。准确的说,双方压根儿就没有正式交战,是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样的过程总共进行了七次,史书称之为“七战七捷”。

  很快,隋军追到了萨水(今朝鲜清川江)。
  站在这条大河的岸边,宇文述犹豫了:究竟是过还是不过呢?此时的他还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的,还在一直担心着粮食的问题;倘若这个时候能及时回军,则无疑是英明而正确的。更重要的是,隋军已经取得了“大胜”,回去后也可以向皇帝交代了!
  正在这时,旁边的诸将纷纷请求:将军,速速渡过萨水,消灭敌军于野外,不要让他们回到长安城。
  是啊,对方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倘若真能将他们歼灭在野外,那不是建立了天大的功勋了吗?渐渐的,宇文述将原先的担忧抛在了一边,然后狠狠心下了一个决定:渡过萨水!
  一念之差,究竟能引起多大的后果?宇文述将马上为大家揭晓答案。
  渡过萨水后,隋军失望了,因为高丽军队跑的比他们快多了,早就已经跑到长安城下面了!没办法,宇文述只好命令大军在距离长安城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就在这时,乙支文德又来请降了;不过这次不是他本人,而是派来了一个使者(这小子真够精的)。而且还顺便给于仲文(估计认为于仲文还在营中)捎来了一首诗: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意思很浅显:您老打了七场打胜仗,就回去吧,别不知足了!
  着实有趣,想来这个乙支文德也是个非常幽默的主儿;怪不得这家伙能在高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宇文述看完后,心里那个火啊。
  不过,这位老兄却并没有冲动,而是理智的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想要取得“消灭敌军于野外”的大功,几乎是不可能了;战士们经过多天奔袭,已是疲惫不堪;长安城险峻坚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攻下来的;粮食问题,粮食问题,粮食问题。
  分析来分析去,只明确了一件事情:我们很危险!
  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撤退!
  不容易啊,不容易,咱们的宇文述终于算是英明了一回。
  不过,进攻容易,撤退却要困难N倍!
  关于撤退,历史上有许多最著名的战例,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了!对此,丘吉尔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评论:“在战争中,胜利是不能靠撤退赢得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此次援救中我们确是打了一场胜仗。”
  但并不是每场撤退都能这么幸运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往回撤的时候,死了多少人呀!
  如果宇文述能将这30万大军安全的带回辽东城下,他依然不失为是一位杰出的名将!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