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05 22:20:43

  六十四、通西域(一)
  处罗可汗或许算不上绝顶聪明,但是肯定不傻。
  听完这里边的利害关系,这位老兄立即回过神儿来;他先是对着崔君肃称谢不已,然后如同死了爹妈一样泪流满面。看得出,他是发自真心的归顺了大隋!

  为了表达一下诚心,处罗可汗派遣一名心腹跟着崔君肃来到了大隋朝廷,并且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稀有之物)。
  就这样,西突厥被轻易搞定!
  接下来,就该对付吐谷浑了。
  吐谷浑,原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著名的慕容家族)。后来因为兄弟相争和战乱而被迫迁徙到西部;经过若干年的扩张和发展,最终建立起了雄踞一方的吐谷浑汗国。势力范围主要在青海一带,首都名叫伏俟城(青海湖以西15里处,遗址现在还有)
  该国“汉化”较为严重,王公大臣的服饰跟中原差距大不,就连官职也多采用中原地区的制度。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有良马号为“青海骢”,即为我们常说的“千里马”;所产牲畜大多输往内地。
  该国民众酷爱射猎,是天生的神射手。以肉酪为主食,兼营农业,农作物有青稞、麦、豆,跟现在的情况相差无几。
  杨坚建立隋朝后,跟吐谷浑的关系一直不错。说起来,这种睦邻友好的关系也是有一定政治背景的,那就是突厥的强大。
  后来,隋朝经过自己的努力削弱了突厥的实力,并最终将对方打残。看到这种情况后,吐谷浑可汗心里犯嘀咕了,担心隋朝会反过来消灭自己,于是便聪明的开始跟西突厥结盟,以此来遏制强大起来的隋朝。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吐谷浑收留了隋朝的敌人达头可汗。
  仇怨,就此结下!
  要对付这样一个强大的汗国,不动点真功夫是绝对不行的!
  “双头蛇”裴矩决定亲自出马,而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前面提到的铁勒。没错,这位老兄决定来一招“以夷制夷”!
  具体过程,史书中的记载相当简略,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裴矩说服铁勒。”也就是说,这条“双头蛇”通过自己杰出的外交策略和手腕,用一堆一堆的“废话”成功的征服了铁勒、成功的让这个少数民族愿意为隋朝卖命。可惜的是,这一精彩的过程被史书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西突厥一定充当了至为关键的棋子。
  铁勒很实在,迅即向吐谷浑发起了突袭,将相当强大的吐谷浑军队打的一败涂地。与此同时,隋朝也派出了一支大军,预备从中捞点油水;领军统帅正是已经很久没有露面的宇文述。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家伙的确是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但对于杨广来说,他却是每天必见的人物之一!
  有些人属于杰出的政治家,比如杨坚和高�;有些人属于合格的政治家,比如杨素和苏威。而有些人则跟政治家不沾边,而是属于政客,毫无疑问,宇文述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员。之所以如此说,就是因为宇文述做政客做的太成功了,简直无人可出其右!而其秘诀其实就八个字:察言观色,曲意逢迎。
  很多人知道这一秘诀,但是宇文述的“察言观色、曲意逢迎”,跟普通人不一样,因为他比别人更高一筹。
  从与杨广的长期接触中,宇文述早已经摸透了这个大隋二代皇帝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拍起马屁来如鱼得水,甚至比“眼镜蛇”杨素还精准,而且让旁边之人看不出任何破绽。更厉害的是,这位老兄说话温文尔雅、从容得体,从来不会表现出任何惊慌或者做作,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因此,杨广对此人非常宠爱,简直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

  很多朝臣看到宇文述受宠,便留心学习其说话的方式,以求博得皇帝的欢心,可惜都犯了“邯郸学步”的毛病;不仅学不到精髓,就是连形式也学不来。可见这个宇文述手段之高明!
  非常有趣的是,宇文述还是一个引领时尚的人!
  大业年间,这位老兄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按常理来说,这应该是故步自封的年纪,至少也应该表现的很保守才对。可宇文述恰恰相反,因为他经常穿一些奇装异服。
  现举一例:武将一般都配有马鞯,是一种衬托马鞍的垫子;宇文述用的马鞯,故意在后角露出一个白色缺口,类似于现在穿一件破几个洞的牛仔裤。更有趣的是,长安城的贵族公子竟然趋之若鹜、争相模仿,也真是当时的一大奇观了!

  更狠的是,宇文述还经常把这类新颖的服装和珍奇的玩物送给杨广,而这些礼物竟然全都得到了大隋皇帝的高度赞赏。礼尚往来,杨广每每得到好东西,也一定不会忘记送一件给这位知己。真的是“情投意合”啊!
  能够跟国家一把手的私人关系如此亲密,在朝廷大臣之中还真是不多见(宦官、侍臣除外)。
  但是,政客就是政客,绝对成不了政治家,因为他们有着天生的缺陷。宇文述也不能例外!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