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02 20:29:05

  六十一、科举制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的某一天,皇帝杨广诏告天下,荐举贤良之士,设置十科举人,明确了国家选才的具体标准:
  “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力有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若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理,庶几非远。文武有职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用。其见任九品已上官者,不在举送之限”。

  其中有一科叫做“文才秀美”,此即我们所常说的“进士科”。
  而“进士科”的设立,也被后人称为科举制起源的标志。
  没想到吧,一代“暴君”隋炀帝竟然是科举制的创始者!
  关于科举制的起源,其实有很多种说法,至少不下10种。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始汉说、始南北朝说、始隋说、始唐说”。在这四种当中,最为大家所接受的就是“始隋说”;但即使是“始隋说”,也有若干种不同的观点。而在国际上最知名的一种观点是:始于隋文帝杨坚时期。
  你知道这种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说起来非常搞笑,竟然是一个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这个相当牛的家伙叫做宫崎市定,他为此还写成了一本专著《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这本书的名字非常俗气,但在国际学术界却有非同凡响的影响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人迈克尔��哈特所著的《世界100名人排行榜》,曾将隋文帝杨坚列为第82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科举制!

  哎,说起来真是悲哀,中国的学者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吗?这个日本友人就是再怎么精通中国文化,也不可能达到咱们的水平吧。
  或许是受到了什么精神上的刺激、或许是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科举制”研究一度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有点“一窝蜂而上”的感觉,很多人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逐渐的,大家的看法趋于一致,开始认同“始于隋炀帝”一说!可惜,有些晚了,“始于隋文帝”之说恐怕早已经深入许多外国人心中了。
  我所采用的正是现在中国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始于隋炀帝杨广时期。当然了,促使我做出这种选择的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唐代著名史学家杜�在其《通典》当中曾明确指出“炀帝始建进士科”。相对于现在学者那种急功近利型的研究,我更愿意相信古人!
  说起科举制,那就不得不说说中国的人才选拔机制。

  最早(约在秦汉时期),中国皇朝选拔人才依靠的是“举荐”制;也就是说,不用经过什么考试,只要朝廷有人为你说好话,你就能当官。不用做过多说明,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到东汉末年时,它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颗毒瘤,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
  三国时期,华夏大地一片混乱,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一代枭雄曹操开始施行一些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理念,并且拉拢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全国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蜀国和吴国后期一直缺乏人才)。
  等到曹丕建立魏国,一种比较先进的人才选拔机制也随之形成,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当然,这也只能算是一种改革,而且是表面上的改革,本质上依然没能逃开“举荐”这一窠臼;只不过这种“举荐”在形式上更为正式、在程序上更为透明!不管怎么说,这好歹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那么,何为“九品中正制”呢?
  首先,在各省市设立“中正”,任职者为中央高级官员,其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中正”下设“属员”,一般人物可直接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然后,设立评议标准: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不可偏颇。
  最后,进行评议,得出结论。结论为品级,共分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评议结果最终要送交吏部,作为朝廷选官的根据。
  到晋朝的时候,“九品中正制”逐步完备。平心而论,刚开始的时候,这种选拔机制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也的确选出了很多杰出的栋梁之才,随手就能列举出一长串名单。

  但到了晋朝后期和南北朝时期,该制度就彻底变味了,因为一种社会因素的存在:世家大族(前有述)。这个阶层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的大权,“才德”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唯一的标准。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超级不公平局面。
  “九品中正制”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在那样一个时代,下层老百姓几乎不可能有做文官(武官除外)的机会,除非你特别特别优秀,比如咱们的李德林。高�、杨素、苏威等人都有世家大族背景,唯有李德林没有任何后台。
  隋朝建立之后,“均田制”获得了较为彻底的推行,世家大族的势力受到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隋炀帝杨广的“进士科”横空出世,开启了一种崭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真的是适时而又符合历史大势!它与“九品中正制”的最大不同就是:它需要考试。而考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客观性,可以有效杜绝托关系、走后门。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大的背景和后台,先过了“考试”这一关再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公平,有时候就这么简单。我们批评现如今的高考,说它抹杀创造力、说它一刀切等等,但是别忘了,它却是最能保证公平的一种选才方式。倘若放弃高考,我真担心会再次回到“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到时候,下层民众就更没有机会了!
  那么,皇帝杨广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文才秀美”科呢?
  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这跟杨广本人是一位文学家有关。这位老兄自小喜欢读书、写文章,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大臣也能跟他一样有些文学功底,而不是只会舞刀弄剑,或者是那种什么优雅之物都欣赏不了的木头人!
  这种解释还是比价合情理的,也应该是杨广设立该科的主要目的。只不过,打死他都没想到,这一看似率性的举动,竟然会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如此之大的深远影响!真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中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有些东西创制时轰轰烈烈,不久后便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的陈迹;有些东西却恰恰相反,刚出现时并未引起人们特别注意,后来却影响愈来愈大。很明显,“进士科”就属于此类“始简终巨”的事物。
  从此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科举”时代!但让人无比惋惜的是,隋朝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只不过为别人做了一次漂亮的嫁衣而已。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