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3-07 22:14:56

  十二、捕蛇行动
  好事总是多磨!
  密奏呈上后,咱们的大隋皇帝竟然不相信这是真的,认为是梁毗故意污蔑,于是非常气愤的命人将其抓来,并且亲自严加审问!

  梁毗又借着这个机会抖出了一些事实:“杨素率兵所到之处,屠杀平民,残酷无道;另外,太子和蜀王获罪被废的时候,百官都震惊恐惧,唯独杨素扬眉吐气、喜形于色,把国家的灾难当作自己的幸事。”
  杨坚一看拿他没办法,只好又释放了他!
  这是正史中的记载,但我却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杨坚真的不相信这些话,又何必亲自审问,直接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就是了,或者交给杨素处理也行啊,又岂会将其释放?从后来的情况看,杨坚肯定是相信了梁毗的密奏,而且还专门把他请来,一起商议了对策。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杨坚收到这份密奏后,大为惊恐,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虑和分析调查,他明白,这上面所述均为实情。晚年的他的确是糊涂透顶,竟然没能察觉这个就潜藏在自己身边的巨大威胁!但是,现在的杨素已是羽翼丰满、势力庞大,远不是当初那个尚书右仆射;如果冒然去动这条毒蛇,谁又能料到他会不会狗急跳墙?万一来一场谋反,那该如何收拾?
  因此,为了暂时稳住这条毒蛇,杨坚用了一招“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的计谋!他先是把梁毗抓起来,从而彻底打消杨素的疑虑;然后,以亲自审问为由,将这名忠贞的大臣带到皇宫,目的不是审问,而是商量对策。史书中的那些记载,完全是做给外人看的,特别是杨素。
  这一招确实收到了奇效,“眼镜蛇”再一次被戏耍了。他仍然自信和嚣张的认为,皇帝杨坚还是对他那么信任、还是对他那么言听计从,梁毗不过是另外一个柳�罢了!一个人真的不能总是成功,因为一旦如此,脑子就会麻木、就会产生骄傲自满和老子为大的思想;很显然,现在的杨素就是这个样子!
  不得不佩服的说,杨坚的斗争艺术真的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说他是这方面的天才,一点都不为过。

  一场精心准备的阴谋,渐渐的落到了“眼镜蛇”的头上!当然了,这个家伙对此毫不知情。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境界:温水煮青蛙;让你到最后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跟老一派革命家杨坚比起来,杨素还是太嫩了,还需要再修养个几十年!
  “梁毗上密奏”之事过了好久,皇帝杨坚突然下了一道诏令:“尚书仆射乃是国家的宰辅,不必亲自处理细小事务,只需隔个三五天去一次尚书省,处理大事即可!”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说是怕累着已经老大不小的杨素和苏威,可以让他哥俩多在家休息休息、多调养调养身子骨、也好为国家多做贡献。
  说白了吧,这其实是一种明升暗降,表面上好像是优待杨素,其实是剥夺了他的实权。
  就这样,权倾一时的“眼镜蛇”,一下子失去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朝廷行政大权!
  杨坚的这一次出手非常迅猛,而且没有任何征兆,打的“眼镜蛇”措手不及、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更要命的是,这一招完全是杀人于无形,其他大臣还说不出什么,尤其是杨素的那些爪牙们,即便是太子杨广。一看没办法,杨素只好乖乖的离开了朝廷中央,回家“休养”去了,虽然他心里有一百个不乐意。
  除恶务尽,趁热打铁!
  紧接着,杨坚又下了一个诏令:鉴于杨素的弟弟杨约尽忠职守,特升为伊州刺史。就这样,杨约被流放外地,使杨素失去了自己的最大帮手和左膀右臂,“眼镜蛇”基本上成为了一条废蛇!如果没有猜错,这一招一定是梁毗贡献的;因为能了解到这个“影子军师”的,也就只有这位老兄了。
  杨坚的这两次出手,真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举消灭了“杨素家族势力”的两大核心,将他们彻底逐出了朝廷中央,暂时化解了这一隐含的巨大威胁!由此看来,杨坚仍然是宝刀未老,剑一出鞘便能置敌于死地。还是那句老话,谁敢威胁到大隋的利益,谁敢威胁到杨家的利益,谁就得去死!

  有的人曾经考虑过杨素会不会谋反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眼镜蛇”虽然权势盛大,却并不得人心,或者说仅仅是一种幻想,就如同明朝时期的严嵩;而那些跟着他屁股后面的,都是些“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这些人在你握有大权的时候,当然会表现的非常忠心,而一旦你倒下,他们便立即“树倒猕猴散”,甚至还会落井下石的踹上几脚!
  也就是说,杨素并不具备谋反的条件,他的智谋还不足以取代大隋!我也可以肯定地说,杨坚在世的时候,杨素自始至终都没有要谋反的意图,他的终结目的就是国务院总理,只是这个家伙实在是太过嚣张,这才招来如此横祸。不过,事事无绝对,这个家伙会不会在杨坚死后来一场动乱,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眼镜蛇”杨素离开了,谁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谁将会是下一个朝政掌权者?

难得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印刷版,方便阅读和收藏。
点击了解经典小说纸质版,或加微信:13725206571

扫码手机阅读